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清涧 / 民俗风情 >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清涧 / 民俗风情 

    魂牵梦绕黄土情----清涧民间农耕习俗

    发布时间:2014-05-27 16:01:22 来源: 本站原创 作者: dsr 责任编辑:邓世荣

     魂牵梦绕黄土情
    ----清涧民间农耕习俗

    几千年来,淳朴憨厚的黄土地子民们,在辛勤劳作中产生的黄土地崇拜、感恩情结而延续下来带有神秘、迷信色彩的民间农耕文化习俗。其中有不少由于不懂所含的科学道理,凭经验沿袭形成的习俗。
    3、不见太阳不洒扫
    正月初一,太阳出来前,家家忌洒扫。不拉风箱。怕冲撞风神雨帝,否则雨误牛工,风袭稼禾。
    4、焰火测丰歉
    正月二十三打焰火,迎诸神。除人跳焰火,被褥烤火燎百病外,老年人常细觑窑洞墙壁上游动的小虫子有无多寡,预测当年庄稼虫害程度。憨淳的农民不懂冬天冷虫子存活少,来年虫害少。暖冬虫子虫卵冻不死,来年一定虫害多科学道理,沿袭了这个神秘的习俗。
    5、捏狼口
    旧时,陕北荒凉,野狼出没经常伤人。正月三十日,家家户户吃蒸角子(大蒸饺),谓捏狼口,可避免遇狼被伤。
    6、祭风雨
    二月一日晚,祭风雨,又称公鸡会。全村吃百家面。星全后敲锣打鼓登山头,点篝火,读祭文。然后宰杀公鸡,祭奠“风神雨帝”。转圈向里撒小米,象征细雨,向外撒面疙瘩,象征冰雹。祈盼和风细雨,风调雨顺,没雹灾。
    7、二月二祭龙王
         二月二,也叫春龙节、农头节。民间传说二月初二是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民谚道:“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宛署杂记》记载:“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龙是祥瑞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同时,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所以, 龙抬头是希望借龙威以慑服蠢蠢欲动的虫子,目的在于祈求农业丰收与人畜平安。 
    8、二月二炒米花的传说:
    传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玉帝,传谕龙王,三年内不得降雨。龙王被民间的哭声,饿死人的惨景所动,抗旨降了雨。玉帝得知,打龙王下凡间,身压大山,立碑铭:“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为了拯救龙王,家家户户爆像金豆一样的玉米花,并设案焚香,供开花的“金豆”。龙王抬头看见,便向玉帝喊:“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见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诏龙王回天庭继续兴云布雨。从此,民间形成习惯,每到二月二就爆玉米花吃。 
    9、龙眼窝窝测雨水
    二月二,农家蒸12个龙眼窝窝头,窝窝向上,依次排列代表十二个月。蒸熟后,揭开锅看,那个窝窝里汽水多,即指那个月雨水充沛。
    10、出牛祭土
    春耕第一天黎明,主人扛犁,家人牵牛,端出牛馍馍、香表纸炮、灯笼等祭品到地头。犁一圆圈,中间画十字,在十字上供祭品,焚香表,放鞭炮叩拜。祭毕,将出牛馍馍分成小块撤向田野并大人小孩分食后,开犁耕地。祭祀土神,以报答土地养育之恩,祈盼地里长出好庄稼。
    11、修窑祭土
    挖窑洞、建房,下线、破土之日,在面线正中,设祭坛(供桌),上供品,全家人在念念有词的风水先生引领(也有撒五谷的)下,绕祭坛数周,鸣炮焚香叩拜后,祭品给全家人及邻里旁观者分食。修建祭土,祈求修建、住宅平安。
    12、合龙祭土
    修建窑房,合龙之日,窑月口两侧贴对联。全家人面对窑房以次下跪。待最后一块石头插进夯实时,鸣炮,风水先生边念念有词,边撒五谷,并将线装书一本,红筷子一双,谷穗两枚,缚好挂在窑月口正中石缝里楔进的木楔上,全家叩拜。全体工人会餐歇工半日。合龙祭土,以示家成,祈盼土地佑护,家道兴旺,五谷殷余,耕读传家。
    13、竣工祭土
    修建工程竣工,门窗贴红对联,在窑洞之间事先已修好披红挂彩的土地神龛下设祭坛,供祭品,焚香表。窑洞内悬挂神符,风水先生在助手协助下,边念念有词,窑内遍打醋铁驱邪(消毒)后,户主长跪祭坛前,由风水先生颂《安土经》三通。竣工祭土,祈土地神归位,佑护家宅平安。
    14、抬龙王祈雨
    陕北多春旱,百姓抬龙王祈雨。程序有简有繁,有迎祭、路祭,堂祭、巡山哭祭,净瓶起水哀祭,封净瓶抢雨等。抬龙王祈雨,要求抬龙王一行人,在烈日炎炎里赤脚赤裸上身,不得喝水完成各种程式。是百姓近乎自戗的方式,祈求龙王施雨润万物的民俗活动。
    15、庙会祈雨
    16、陕北多春旱,百姓秋雨心切,常采用祈求神灵护佑方式,祈盼风调雨顺。所以,从三月三日起,到四月下旬,唱大戏,领牲、焚香磕头祭神的庙会不断,形成形式各异,亦佛亦道的庙会文化习俗。
    16、关老爷磨刀日
    农历五月十三为雨节,民间传说这天是老爷单刀赴会的日子。赴会要磨刀,磨刀就要水。民间有“不怕五月十三漫,只怕五月十三断” 的谚语。这天下雨比较吉利,会预示着风调雨顺。如果这天不下雨,就举行请关老爷显灵的祈雨仪式,上至知县,下至百姓,都要参加。通常是把关帝塑像搬到烈日下曝晒一段时间,然后用水浇湿塑像。 
    17、五谷田苗生日)
    农历五月二十六日,陕北各种庄稼均出苗,谓五谷生日。农家吃好的以示庆贺。
    18、呐喊驱雹
    每当天降冰雹,百姓心急如焚,拿起锅碗瓢勺边喊边敲驱雹。起源于原始神灵崇拜,用喊声告知神灵,解救生灵。后延续为一种民间习俗。
    19、祭河神
        黄河、无定河沿岸,民间有祭河神习俗。以求河神镇洪妖,护佑渡船平安,河岸庄稼不被洪水吞没。船工祭河神,在每年惊蛰后十天左右,填好船入水前举行。老艄公带领船工在渡口水流最湍急河段岸边设祭坛,焚香祭拜。而后鸣炮推船入水,哪怕没船客,也要在鞭炮声中行当年第一船。逢民间大的节日一般在河神庙祭拜。
    20、祭山神
    陕北民间传说山神爷是管理山中飞禽走兽虫豸树木花草的神仙。
    开春家家布施,山神庙会唱戏、领牲、祭祀,庙会分祭品(陕北人叫献供),给所有人口分享,饭分享过者,山神会护佑山民,进山平安劳作,禽兽不伤,邪妖不侵,蚊虫不叮。
    21、盘麦根,盖麦囤
    种麦子第一天,农家吃饸饹,意为把麦根盘好。打最后一场麦子吃烙饼,谓盖麦囤,麦子消耗慢。
    22、挂田幡
    农历七月十五日,农家在庄稼茂盛处悬五彩纸旗,以庆秋成。谚云:“七月十五挂田幡,八月十五吃新饭”。
    23、偷儿女
    中秋晚,婚妇数年不育者,踏月色果菜园中窃瓜果,曰偷儿女。偷瓜果时特意惹人知,以惹怒骂,骂越激益善。偷果不用手,用口摘果品食之。若偷瓜,须伴着瓜眠,次早将瓜煮熟吃,便可得孕。俗传“此事最验”。
    24、扫天
    秋季连日雨阴,往往对清涧枣乡造成灾害。心急如焚的枣农因袭扫天习俗。一般是在雨天做一个扫天娘娘,就是用高粱茎为结构做成一个小人,悬挂房檐。家庭主妇手持扫把,空中挥舞,口里唱《扫天歌》:扫天媳妇扫天啦,下的多了遭灾啦。先扫阴,后扫晴,三扫扫得满天明。四扫小媳妇穿花鞋,五扫老婆子烧干柴。而后将扫把倒插磨眼。
      25、献场
    收获时,农家则举行尝新、祭谷堆和叫谷魂的仪式。尝新,指抛丢新谷和菜,与野精灵一同分享,以免精灵抢食谷物和祭品;祭谷堆是酬谢各神对农作物的保护;叫谷魂则是叫回打谷时,被惊吓走的谷魂。麦谷打第一场结束,堆粮于场中,倒插木锨木叉,粮堆旁设一祭坛。上祭品,焚香跪拜。长者用谷升取少许祭品、谷物拌匀,巡场一周向场外挥洒。大家反复高叫回来了,揖拜目送回场。
    26、冰面测丰歉
    冬至夜,取清水一碗,平放石磨顶正中。待大年初一早晨,视碗中所结冰面凸起方位,预测面朝什么方位山坡将有好收成。
    27、粘谷根
    腊月初八,家家吃糯米焖饭,在开饭前,取几株带根谷草,用米饭粘住谷草根部,置土神龛下。示粘住谷根,来年五谷丰登。
      28、猪头祭枣树 
      除夕时祭枣树。把猪头放在供桌上,男孩掌刀,女孩捧碗;男孩大树干上砍一刀,女孩子便在刀口浇上一匙猪头汤。边砍边浇边问答:“今年枣树好不好?”“好!”“结不结?”“结!”“结多少?”“结的数不清”。祈盼来年红枣结的好。 忌发笑,如孩子笑,父母就会惊吓变色,双双对树跪下,连叩三个响头,严肃地向枣树陪罪,这样就不误枣子收成。
    打印分享

    扫一扫

    在手机上看

    承办/维护:清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912-5212001  邮编:718399

    地址:清涧县秀延街道办人民路7号

    陕ICP备16016347号

    网站标识码 6108300001

    陕公网安备 61083002000109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