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秧歌于我是一种极大的精神享受。闹秧歌对于母亲来说却是一种身心的陶醉。
母亲扭秧歌舞扇子是行家里手,方圆几十里人尽皆知。对于秧歌,母亲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只要广场上的鼓点响起,母亲就再也坐不住,一切家务全撇下不管了,就连 小孙子尖锐的哭声也牵绊不住她的脚步。母亲对待秧歌近乎一种朝圣的心态。每次去扭秧歌之前,必要洗脸净面,淡扫蛾眉,轻拢额发,更换衣服,精心打扮好后, 才精神百倍地踩着鼓点一路哼唱着信天游而去。母亲擅长表演清涧道情剧,《两亲家夸政策》《打樱桃》《小放牛》《梁山伯祝英台》都是主打戏,母亲和她的老搭 档鱼阿姨在台上边唱边演,台下的观众百看不厌,看到精彩处,就有掌声响起来。这一刻,表演者和欣赏者都沉醉在秧歌的快乐之中了。
乐器队似乎早就在广场严阵以待,只要扭秧歌的队伍聚齐了,指挥一声令下,锣鼓敲起来,秧歌扭起来。围观的人群也陆陆续续聚拢过来,各人找一块地方,或坐或 立,静静观看。母亲经常去华顿广场,在清涧县城像这样供秧歌迷们舞蹈健身的广场还有岔口、石太寺等四五处。由于受母亲的影响,回乡探亲的日子,我几乎天天 下午都会出现在围观者中间,以一饱眼福。
大场子秧歌是一种载歌载舞的集体表演形式。队员无定数,一般40多 人,只要喜爱扭秧歌,谁都可以进入。秧歌队由一生一旦相间而列,手持扇子和彩绸,春节期间或者别的重大活动中还会有蛮汉蛮婆列队,蛮汉蛮婆奇特怪异的装 扮、夸张诙谐的舞蹈动作,惹得观众时不时哈哈大笑,为秧歌队添彩不少。领舞者手执花伞,故称伞头,通常在小节目开演前,全体队员在伞头带领下,舞出各种各 样形象逼真的队形图案,若站在高处俯首看,只见秧歌队伍一会儿呈五角形,一会儿呈天地牌位形,一会儿十字交叉,一会儿变成了双葫芦,渐渐幻化成龙摆尾、蛇 抱九颗蛋、黑虎掏心、秦王乱点兵、十二连灯灯套灯、十二连城城套城……令人眼花缭乱。像这样的大场子秧歌,一般用于春节逐户拜门子、广场和过街表演。
随着铿锵有力的鼓点声,秧歌队跟着伞头做出各种漂亮的造型,舞姿生动活泼,趣味横生。队列中,有一少妇身穿一袭合体的旗袍,肌肤白净,身段丰腴,舞姿煞是妖 娆妩媚,举手投足间舞出了说不出的风韵和雅致,只见一红一绿两把扇子上下翻飞,错眼间,绽出了繁花朵朵,仿佛有甜香四溢。围观者的目光便像蜜蜂似紧紧盯住 了这朵繁花。
正月初七到正月十五的秧歌最为隆重。老百姓吃饱喝足后,便打扮簇新, 扶老携幼,呼朋引伴,一起涌上街头巷尾去看秧歌。元宵节的秧歌与平时相比,更为精彩、更加吸引人。最精彩的是打彩门,打彩门是秧歌队赴外村演出,进村迎接 时的一种隆重仪式,主要展现伞头的对歌水平。那时几乎村村都组织秧歌队,过年之际,农闲时分,载歌载舞,欢庆丰收,憧憬来年的好年景。一年的不顺心和倒霉 事,便随着这热闹红火的歌舞烟气般消散了。
打彩门多在晚上进行。彩门一般用木椽和 各色布料、柏枝等材料扎成。迎接的一方称为里彩,被迎接的客方秧歌队则称为外彩。里彩的伞头有问,外彩的伞头必答,看似简单的一问一答,无不闪现出伞头的 学识、智慧。双方一般先是闲话家常、互道问候,接着便探问农事、共庆丰收。来往对答间,伞头的思路渐渐活泛开来,不再囿于村言村事,有眼界的伞头便将话题 深入到关心政要新闻、国家大事中,对答渐入佳境,天上地下、古今中外的人物故事皆入得秧歌词来。围观者掌声不断,喝彩连连。来往对答间,伞头的本事高下立 见。合格的伞头,便是最有人气的歌者,其人格魅力在一路锣鼓声中攀升。于是,来年请他唱秧歌当伞头的人,络绎不绝。
踢 场子也是秧歌的一个精彩节目,是不可或缺的点缀。踢场子形式多样,主要有二人场子、三人场子、四人场子、八人场子等。从表演特点又可分为武场子、迎风场 子、丑场子和普通场子数种。武场子是清涧较为古老的一种舞蹈形式,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沿岸的东区。其动作根据武术拳路演变而来,以舞为主,边舞边唱,一招 一式尽显舞者不凡的舞蹈功底。迎风场子是一种以旦角表演为主,一动一静反衬明显的二人场子。丑角踢完场子后,原地下势岿然不动。包头旦角便轻移莲步走上场 来,只见她轻巧地攀援着丑角的脚、手、臂、肩,完成了一系列高难度动作,时而似春燕展翅,翩翩起舞;时而如脚踩风火轮,圆场旋转;时而似顺水行舟,飘然而 前;时而手执双扇,如彩蝶翻飞……看着看着,观众渐渐迷醉了,舞者退场,鼓点停了,全然不知,眼前依稀舞影憧憧,耳畔犹似鼓点阵阵。
我 小时候最爱和好朋友相伴踩着锣鼓点子去看转九曲了。如今已经有很多年难得一见了,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当年追捧的舞者的一颦一笑犹如在耳畔脑际 回旋。转九曲民间又叫转灯儿,原谓黄河阵,相传是古代的一种阵法,今一般于正月初六或元宵节晚上演出。九曲阵容庞大,气势恢宏,开演前要在广场上栽19排高粱秆(有的地方是竹竿),组成9个方阵,挂灯360余盏,外罩彩色纸罩。入夜,360盏彩灯齐放,只见万家灯火,荧光闪烁,灯下的世界顿时变得五彩缤纷,光怪陆离,犹如仙境一般。唢呐乐器队开路,伞头前引,演员们个个穿戴上戏装,手执双扇,边扭边唱。全城男女老少紧跟其后转游,欢声笑语,锣鼓震天,直转出了一个歌舞升平、浮生若梦的清平盛世。
编辑/邓世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