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清涧县深挖本土特色、深耕“三色文化”,助力红梅杏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县域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红色的果皮,是清涧浓厚的红色文化传承;黄色的果肉,是黄土地上清涧人民勤劳质朴的创业热情;泛绿的果蒂,是清涧县域蓬勃发展的绿色希望。
清涧的红,是革命的红色。这里红色资源丰富,清涧起义打响了西北武装革命第一枪,枣林则沟革命旧址和袁家沟革命旧址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清涧人民身上勇于革命、敢于创新的精神,如同红梅杏成熟时那鲜艳的红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清涧人开拓进取。
在发展红梅杏产业的过程中,这种红色精神同样熠熠生辉。面对市场开拓难题,清涧的果农、干部和创业者们探索电商直播等新兴销售渠道,积极对接全国各地的市场,让清涧红梅杏走出陕北、走向全国。
清涧的黄,是黄土的颜色,代表着坚韧的黄土文化。这种像牛一样劳动、像黄土地一样奉献的精神,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果农们精心侍弄每一棵红梅杏树,从嫁接改良到日常管护,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都坚守在果园,用汗水和坚韧守护着红梅杏产业,让这片黄土地孕育出甜蜜的果实。
随着“生态立县、文旅兴县、产业富县”发展战略的实施,清涧的绿化覆盖率越来越高,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居民幸福感大幅提升。红梅杏、酸枣、中药材等绿色产业如火如荼,绿色的清涧朝气蓬勃、蒸蒸日上。
如今,清涧全县红梅杏种植面积已超5万亩。每到收获季节,漫山遍野的红梅杏挂满枝头,红黄绿三色交织,美不胜收。通过组建科技服务团队实施品种培优工程、开展嫁接改良技术培训、建立“专家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技术服务体系,以及借助电商直播、举办红梅杏节等多元化销售手段,清涧红梅杏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以来,清涧红梅杏产量约570万斤、产值达3000多万元,带动杏农户均收入1.6万元。
扫一扫
在手机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