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清涧要闻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清涧要闻 

    清涧县:坚持走“123”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3-07-19 08:48:17 来源: 清涧乡村振兴 作者: 白浩 责任编辑:惠方悦

    “十四五”以来,榆林市清涧县锚定“文旅兴县”战略,聚焦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围绕“北国风光红色教育游、路遥故里文化体验游、黄土高原民俗风情游、黄河峡谷生态观光游、鬼方古迹历史探秘游”五大板块,立足“三大优势”、深化“三大举措”,坚持走“123”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不断提高清涧县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带动群众增收。

    一、立足“三大优势”,探索全域旅游清涧路径

    清涧县发展全域旅游有得天独厚的历史人文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和区位地理优势,先后荣获“全国生态特色旅游县”“中国十佳最具投资潜力文化旅游县”“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等称号。

    (一)历史人文优势

    一是“清涧起义”西北第一。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10月爆发的清涧起义,打响了我党在西北地区革命武装斗争的第一枪。二是《沁园春·雪》雄视千古。1936年2月,毛主席率中央机关在高杰村镇袁家沟村生活、战斗了16个昼夜,发表了著名的《东征宣言》,写下了雄视千古的著名词章《沁园春·雪》。三是“枣林则沟会议”影响深远。1947年3月,党中央转战陕北,毛主席在清涧主持召开了转战陕北历程中的第一个会议,即“枣林则沟会议”,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三委分工”,作出了“中共中央继续留在陕北”的伟大决定,在那个极端困难的时刻极大鼓舞了全国各解放区军民的斗争意志和胜利信心,在中国革命史上影响深远。四是“清涧道情”豪放悠扬。清涧被誉为“道情之乡”,源于唐代并流传至今的清涧道情,因一首《翻身道情》唱红大江南北,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五是“路遥故里”声名远扬。清涧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改革先锋人物、最美奋斗者——作家路遥的故乡,其著名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和中篇小说《人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矢志奋斗;“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凝结了黄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的奉献奋斗精神。六是“鬼方古国”神秘缥缈。商代时期周边方国林立,甲骨文记载的北方和西方方国近70个,势力强大,与商王朝时敌时友,交往密切,共同构成了商王朝政治版图。鬼方是夏商周时居于我国西北方的一个神秘方国,春秋之后他们的后裔赤狄逐渐融入中原文明,最终成为华夏族的一份子。1983年5月,李家崖古城址遗存被确认为鬼方都城遗址;2014年,辛庄遗址考古项目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3年,寨沟遗址入选全国重大考古成果。寨沟遗址是晋陕高原迄今发现规模最大、遗存最为丰富的商代遗址,在我国北方地区为目前仅见,进一步揭示了陕北地区是商代晚期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和区域政治的中心。

    (二)自然资源优势

    一是“太极圣境”天造地设。太极圣境又称“太极湾”,黄河在此地流转近乎360度大湾,入湾至出湾水流总距离为8000米,形成了一幅天造地设的太极图,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湾”。二是“鱼儿峁”天赐锦鲤。鱼儿峁作为无定河曲流地质公园不可不去的打卡地,因形状酷似一条“大锦鲤”而得名。这条“大鱼”头枕无定,尾荡远山,像一条“神龙”游弋于山川河流。站在鱼儿峁的最佳观赏地“细腰关”,脚下悬崖峭壁如刀劈斧削,从山上向下望去,双鱼环抱,蔚为壮观。三是“黄河母亲峰”慈祥安宁。在黄河边上,有一座栩栩如生的人形石山,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黄河母亲峰”。这座山峰已经静静地屹立千年,阅尽人间风雨,它宛若一尊慈祥安宁的母亲雕像。黄河咆哮奔腾,哼唱着嘹亮的歌曲,在此处与“母亲峰”深情相拥,令人在观赏美景之余,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三)区位地理优势

    清涧地处榆林市最南端,距离西安市390公里、延安市100公里、鄂尔多斯市300公里,距离郝家桥50公里、梁家河30公里。随着绥延高速、沿黄公路建成通车,清涧县文旅产业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下一步,延榆鄂高铁建成通车后,西安到清涧只需两个小时,鄂尔多斯到清涧不到一小时,清涧就可以融入西安“两小时经济圈”和鄂尔多斯“一小时经济圈”,从而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新发展格局,将为清涧深度挖掘文旅资源、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提供绝佳的契机。

    “十四五”以来,清涧县立足这“三大优势”,制定了“文旅兴县”发展战略,锚定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持续深化文旅领域改革,把全县当作一个大的旅游景区来进行全方位打造,建设了红色文化行、黄河风情行和黄土文化行3条精品旅游线路,积极探索全域旅游清涧路径。

    二、深化“三大举措”,持续推进文旅领域改革

    清涧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探索建立了“党委统筹、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大旅游发展模式,组建了文化旅游产业工作专班,专职负责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对标旅游要素和考核指标,将工作任务逐项分解到各级各部门,定期召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调度会,围绕旅游调结构、出产品、搞服务、树形象,通过深化“三大举措”持续推进文旅领域改革,着力以文促旅、以旅塑文,形成点面结合的全域旅游格局,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高质量文旅项目机制改革

    清涧县以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为牵引,突出“以山为骨、以水为脉、以文为魂、以绿为韵”文旅主基调,以提升景点景区文化内涵为导向,积极储备实施高质量文旅项目,不断打造文旅产业链条,持续提高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化水平。一是实施毛泽东诗词馆项目,发扬“红色教育文化”。6月28日,清涧县北国风光景区毛泽东诗词馆完成布展、建成开馆。诗词馆选取伟大领袖毛泽东公开发表的156首诗词以及30首和词、199副题词,以时间为主线,分六大板块,用传统技艺、现代科技、毛体书法等形式布展陈列,并设有红培大讲堂和讨论室等,使其成为文学爱好者开展学术研讨、文艺创作的新平台,党员干部感悟使命、增强文化自信的新课堂,清涧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新引擎。北国风光景区毛泽东诗词馆为全国陈列伟人诗词最多最大的陈列馆。清涧县将北国风光景区与县内清涧县革命历史展览馆、枣林则沟会议旧址、袁家沟革命旧址等景区景点形成产业链条,让游客在清涧深入学习西北革命、红军东征、转战陕北等党的光辉历史,领略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伟人气度。二是储备路遥文学村项目,传承“路遥故里文化”。6月27日,路遥书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揭牌仪式在路遥家乡清涧县石嘴驿镇王家堡村隆重举行。路遥书苑景区由路遥纪念馆、路遥书苑、路遥故居、路遥文学村、路遥小镇、古驿道驿站文化集群等组成。其中,路遥文学村项目正在建设中。清涧县以路遥及其作品《平凡的世界》《人生》等为吸睛点,在路遥家乡王家堡村建设路遥文学村,聚焦鲁迅、茅盾、巴金、老舍、冰心等近百位现当代文学“大家”,集中展现“五四运动”以来100位现当代文学大家及其代表作品。以时间为轴线,以实景还原、微缩景观、著作作品、实物手迹、硅胶塑像、专访记录等形式在77孔旧窑洞展示作家作品及创作历程,呈现百年中国文脉,凝聚百年中国文魂,打造中国文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三是储备黄河文化传承保护中心项目,弘扬“黄河黄土文化”。在太极圣境景区,清涧县正在规划建设黄河文化传承保护中心,包括道文化综合交流中心、太极广场、康养度假区、文化休闲街区和集水上游乐、低空体验等观光体验区。通过融合黄河奇观和黄河文化,将太极圣境景区与笔架山生态文化园、鱼儿峁、无定河曲流地质公园、王宿里民俗文化村、黄河母亲峰等形成集聚效应,让游客尽兴游玩的同时,充分享受到文化大餐。四是储备鬼方文化研究中心项目,挖掘“鬼方古国文化”。生活在商周时期的鬼方古国在陕北民俗中影响深远,在清涧境内就有李家崖遗址、辛庄遗址、寨沟遗址先后被发现,被命名为“李家崖文化”,提供了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考古例证。在清涧县高杰村镇李家崖村,清涧县正在规划建设“鬼方文化研究中心”,作为西北地区研究鬼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基地。与此同时,清涧县正在实施陕北道情保护传承基地(大剧院)项目,储备了清涧县游客咨询服务和集散中心建设项目、路遥故里文旅产业综合服务中心及基础建设项目、黄河母亲峰等重点文旅项目,同时将文旅产业与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古村落保护、民俗文化村建设等结合起来,充分提升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

    (二)推进景区景点运营机制改革

    为实现景区景点专业化运营,清涧县打破常规、先行先试,深入开展文化旅游运营机制改革,积极转变部门职能,将景区景点运营职能从文旅局剥离出来,由文旅局负责旅游行业的业务指导、业务监管和全县旅游规划、工程项目,将景区景点运营职能交由文投公司专职负责。为此,清涧成立了县政府直属国有独资企业——清涧县塬上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简称文投公司),设置了综合办公室、影视制作部、市场运营部、后勤保障部、财务统计部、环卫安保部等公司部门,负责经营人生影视城、路遥书苑景区(4A级景区)、北国风光景区(3A级景区)、太极圣境景区(3A级景区)等景区景点。与此同时,清涧县在文投公司设立由董事长、总经理、专职董事组成的董事会,设立监事会主席、副总经理等职位,从全县各处选调并多批招聘旅游专业人员充实文投公司,公司规模达54人,总资产约5亿元人民币。6月5日,首届中国电视剧大会在厦门开幕,全国共有5个县区参加,清涧县作为西北地区唯一县区受邀参加会议。大会期间,清涧县塬上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被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授予会员单位。

    (三)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清涧县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要素,以市场为导向持续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火爆出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是聚合优秀饮食文化。通过清涧名小吃大赛,遴选清涧煎饼、烙饼烩菜、碗托凉面等本地特色名小吃,不拘一格引进淄博烧烤、四川火锅、烤全羊、特色小吃等优秀饮食文化进驻热点景区,建成宽州美食城为游客提供各类美食,有效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二是聚合特色民宿农家乐项目。引进社会资本,在高杰村镇高家坬村、高杰村镇河口村、玉家河镇赵家畔村、石咀驿镇康家湾村等地开发建设各具特色的民俗客栈、窑洞民宿及农家乐,为来清集体研学、体验陕北文化、开展教育培训、避暑旅行的集体和游客提供多样化住宿服务。三是聚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了清涧石板、红枣、木雕、陶瓷、剪纸等文创产品,融入了清涧道情、米脂铁水打花、横山老腰鼓、陕北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将民间婚嫁习俗、陕北秧歌等民俗文化融入实景演艺,推出了“范仲淹巡边”“宋仁宗赐名”“巧珍出嫁”“理发店奇遇”“杂技集市”“灯光光影秀”等实景剧演绎体验活动,用接地气或高科技的方式创新演绎,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和最新科技带来的文化盛宴。四是聚合影视拍摄功能。为了配合路遥经典小说《人生》改编的电视剧《人生之路》的拍摄,清涧县仅用4个月时间就在宽州镇牛家湾村建成了人生影视城,主要功能区包括县政府、火车站、图书馆、供销社、电影院、邮电局、长途车站以及古城墙等,分别还原路遥小说《人生》中80年代县城道路场景,适合拍摄民国、红色、改革开放和乡村振兴等题材的影视剧。基地建成后,又吸引了《小小的少年》《远方》《戏》等影视作品在此拍摄。为了给影视剧组提供优质服务,清涧县建立了16个取景地和“清涧县影视选景地图” 及“群众演员数据库”,并为剧组长期提供住宿、餐饮、车辆租赁、群演、服装道具租赁、影视旅游路线定制、导游讲解等服务,为剧组在选景、招募群众演员、影视拍摄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便利,为持续用影视作品吸引全国游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23年,清涧县文旅产业喜事连连、热搜不断。人生影视城引爆了春节假期和“五一”假期游,路遥书苑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寨沟遗址考古成果刷爆了网络。

    三、坚持“123”思路,始终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子

    “十四五”以来,清涧县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根据县情实际制定了“生态立县、产业富县、文旅兴县”三大战略。为了给发展文旅产业打好先手牌,清涧县结合“生态立县”战略,从城市更新、环境卫生、生态治理、污染防治等多方面综合发力,持续积累全域旅游的生态优势。为了把发展全域旅游的成果转变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成效,清涧县结合“产业富县”战略,持续发展红梅杏、红枣、酸枣、苹果、小杂粮、黑牛、黑毛土猪、连翘等农业产业及其加工业,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和改善营商环境,持续打造产业链、打通供应链、建成服务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全域旅游向农文旅融合转变,持续积累全域旅游的路径优势。与此同时,清涧县为了实现传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突围”,充分利用路遥文化名片“一点突破”,通过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两轮驱动”,推动“三产融合”,坚持走“123”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一点突破”

    清涧县错过了《平凡的世界》,但赶上了《人生之路》。为了实现传统旅游业的突破,清涧县依托路遥及其作品的影响力,举办了纪念路遥逝世3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举办了“品读路遥经典·传承奋斗奉献精神”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实施路遥文学村项目,路遥书苑成功创建4A级旅游景区。特别是用时4个月建成陕北最具年代感的人生影视城,引进电视剧《人生之路》在清取景拍摄,成功打造陕北新IP,让“一部剧”带火了“一座城”,使清涧多个景点成为网红“打卡地”,扩大了“路遥故里”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二)“两轮驱动”

    通过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形成了具有清涧特色的“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旅游供给。立足景区功能定位,充分挖掘北国风光景区的政治意义及教育价值、太极圣境景区的传统文化及康养价值、路遥书苑景区的路遥精神及时代价值,实施了毛泽东诗词馆、路遥文学村等重点项目;在高家坬、王宿里、两河口、红旗沟等地,精心打造5个特色民宿集群;打造了红色文化行、黄河风情行、黄土文化行3条精品旅游线路,将人生影视城、北国风光、路遥故里、太极圣境等景区景点串连成线;把清涧道情、伞头秧歌等非遗文化融入实景演绎,景区景点的服务功能和文化内涵得到全面提升。

    (三)“三产融合”

    基于文旅产业综合性强、带动性强、消耗低的优势,清涧县借助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着力打造“塬上清涧”县域公共品牌,通过商超直供、体验店直销、电商直播等方式将“网络流量”和“游客流量”变现,拉动清涧农特产品持续热销,实现了农文旅融合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清涧县还通过成立文投公司,统筹整合全县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引进外地名优小吃,举办了清涧名小吃美食大赛,完善了人生影视城的实景演艺、特色餐饮、夜间经济等业态,开发了石板、红枣、木雕、陶瓷、剪纸等文创产品,进一步激活了服务业、带动了加工业,以文化旅游“一业兴”促进一二三产“百业旺”。

    今年的“五一”黄金周,清涧县依托“人生影视城”引爆了全域旅游,带活了“农业、影视、演艺、餐饮、民宿、文创”六种经济。全县共接待游客17.56万人次,同比翻了16倍,创造了清涧文旅产业历年之最,各景区景点直接旅游收入达736万元,解决临时性就业500多人,实现文旅产业经济效益8050万元,带动一二三产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亿元以上,更加坚定了清涧县走“123”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惠方悦

    打印分享

    扫一扫

    在手机上看

    承办/维护:清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912-5212001  邮编:718399

    地址:清涧县秀延街道办人民路7号

    陕ICP备16016347号

    网站标识码 6108300001

    陕公网安备 61083002000109 号